乡村振兴

黄龙县:美丽乡村入画来 美好生活旺起来

发布时间:2021-04-06 点击数:687140

历史的年轮印证着黄龙县的变迁,见证了黄龙的发展。昔日落后的村庄抖落满身尘埃,实现美丽“蝶变”。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8个全国绿色村庄、1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一座座景美人和的村庄犹如星星之火,照亮了黄龙的每个角落,诗意乡村无处不在,善美乐居跃然眼前。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

 

文旅发展增收入

寒冬时节,走进黄龙县瓦子街镇偏石村,这里施工却依旧热火朝天。过去古朴的小山村在逐渐转变成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古村的同时,也为附近村民带来了红利。“我家一共5口人,两个孙子上学,丈夫去年做了手术一直不能干活,我靠种玉米和打零工维持生活。从2020年5月份开始,我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30多元,到现在一共挣了1万多元呢。”偏石村村民王东玲开心地说。偏石村在打造田园古村的过程中,将可观赏、有产业、能致富作为其发展目标,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家住偏石村的刘忠玉,靠着村上的美丽乡村建设,在自己家门口开起了小商店,他的小店虽然不大,却是村里唯一的商店。说起现如今村上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他最有发言权。“以前咱们这个村子道路、里外院墙都没有围栏,看起来乱七八糟。现在道路硬化好了,村上前后院墙都围上了、墙也粉刷了,整洁干净又卫生。”偏石村村民刘忠玉告诉记者。

 

景色优美的偏石村

2020年,黄龙县瓦子街镇偏石村作为该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下大力气打造“偏石民俗民宿村”,未来在这个小山村将会建成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农耕文化广场、餐饮民宿、兵战文化体验区,让特色“乡愁”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据我们统计一共带动了周边群众100多人在这里务工,其中精准扶贫户28人,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黄龙县瓦子街镇副镇长吕政洋说。

离开偏石村走进圪台乡苜渠村,这里不光风景迷人,更可以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苜渠村位于圪台乡政府驻地以南5公里处,主要以露地蔬菜、中蜂养殖、苗木培育为主。这两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主要以“三结合三提升”聚焦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几天,圪台乡苜渠村脱贫巩固户江运祥在自家养蜂场忙碌着,看着他麻利的动作、乐观的生活态度,谁能想到几年前他还在贫困的泥淖中挣扎着。

“现在苜渠村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面貌,现在的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夸赞苜渠有特色、环境好,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回来都说苜渠有山有水,生活在这里很是舒心。”圪台乡苜渠村村民江运祥自豪地说。下一步,苜渠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群众闲置的院落、房屋大力发展农家乐及民宿产业,走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幸福的发展目标。

圪台乡将以苜渠创建省级旅游乡村为契机,通过“板凳会”“爱心衣橱”“道德银行”“志愿者服务队”的建立运行,激励群众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坚持谋前、谋新、谋远意识,探索产业转型发展,引进企业深加工,开办电商平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持续发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诗意乡村留乡愁

来到白马滩镇的神玉川,一路都是风景。且不说这里灵山秀水的自然环境,就是路过的村庄,也都是绝美的风景画。悠长的巷子里,文化墙上逼真的墙画映入眼帘。

“小汽车代表着现代农村的幸福生活,神奇的是,你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能感觉到小汽车朝你驶来。你再看这幅图画,我们借助动画片‘光头强’的人物形象,宣传了禁止乱砍滥伐的内容,突出了黄龙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白马滩镇党委书记赵勇刚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我们按照集聚提升、城乡融合、特色保护思路,实施村级改造。先后流转土地80亩,将当地传统农耕文化、水景文化融入到村庄改造中,今年先后修建了乡村大舞台、停车场、星级公厕、污水处理站,铺设排污管道1200余米、标准化改厕43户。”白马滩镇副镇长王宁说道。

近年来,神玉村通过中蜂产业,建成农副特产交易区、小吃区,打响了“乡土牌”,重点建成农家乐6处、精品民宿1处,大力推进老屋的活态利用。“我们以自治为主体、法治为准绳、德治为基础,着力构建最自然、最原生态、最乡土的农家民宿产业,在传承和谐美德的同时促进了村庄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说道。村容村貌的变化不仅留住了乡韵乡情,也为群众发展经济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2020年,白马滩镇党委、政府持续按照县委、县政府“首年集中力量建基础,次年乡风文明再提升”的要求,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为主线,以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风文明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印象圪崂综合田园韵味休闲旅游度假村各项服务,打造“三变”工程,即当地居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村变景区(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借助乡村大舞台、漂流艺术节、啤酒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做活乡村旅游,让群众依托旅游成功转型,吃旅游饭、发旅游财、享旅游乐,促进当地居民转型为旅游从业者。

变废为宝焕新容

三岔镇生物有机肥厂位于三岔镇三岔村李家河组,占地面积18.6亩。有机肥厂主要利用家禽粪便、秸秆粉碎物和微生物菌,从事有机肥料、生物菌肥、有机覆盖物及有机介质的生产,对全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厂子投产以后,群众的秸秆、果树枝都送到了有机肥厂,既解决了门前‘三堆’,还能兑换有机化肥,我们都很高兴,而且农闲时,也可以到这个厂子来打工,多了一份收入。”村民马连正高兴地说。“企业年生产有机覆盖物及有机介质1万吨、有机肥5万吨,每年为三岔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1吨的有机肥,建成化肥减量增效集成示范基地7处,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用看得见的实惠逐步引导周边农户増施有机肥。”三岔镇生物有机肥厂孔延龙介绍道。

三岔镇共有核桃4.5万亩,苹果5万亩,玉米4万亩,每年果树修剪的枝条及玉米秸秆数量达8万吨。三岔镇有机肥厂的引进和落地,改变了农民焚烧秸秆、乱丢果枝、乱堆粪污等不良生活、生产习惯,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三岔镇也是黄龙县的苹果优生区和主产区,前些年苹果收获结束后,果园和公路两侧反光膜随处可见。自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虽然全镇果园面积越来越大,但是群众随意丢弃反光膜的现象却越来越少。这都得益于三岔镇建立的“户收集、村转运、镇压缩”的反光膜清理回收模式。“苹果收获前镇村干部就上门宣传要集中回收,发放了宣传单。我家有10亩果园,苹果卖了以后,我将反光膜全部卷起来堆放到地头,村上安排专人负责转运到收集点,非常方便。果园干净了,环境变好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村民马志龙说。“全镇像这样的反光膜回收点共有39个,目前已发动群众清理回收反光膜100余吨,回收率达到95%以上。”三岔镇组织委员李旺喜说。

人行山水间,恍在画中游。美丽乡村迷住了过往游客的眼睛,很多人没想到黄龙会有如此“巨变”,这都得益于近年来黄龙县始终坚持“以绿为本,美丽宜居”发展理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我们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注重乡土味道,留住乡愁记忆,引导村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正确的环卫意识和文明意识,凝聚向善向美的强大正能量,让共建共享在群众心里落地生根,同时着眼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苹果产业抓升级、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药材产业抓规模、特色产业促旅游、全县农业强生态’的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黄龙县副县长曹增俊说。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