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洁 刘园园
“亮了亮了……我们终于有路灯了!”洛川槐柏镇武石村村民房荣高兴地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村里更换路灯,干部带头、党员响应,广大群众出力。这些路灯不仅照亮了村里的夜,也温暖了村里百姓的心。”昨日,武石村村民村民房永刚站在崭新的路灯下兴奋难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槐柏镇党委组织各村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掌握梳理村民“急难愁盼”事件。武石村村民反映,村内巷道无路灯,村民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
畅通乡村“最后一公里”的症结在于无路灯,这也是广大村民的共同期盼。武石村支部接到反映后,连日来,积极与镇政府协调,投资33万元,组织人员在武石村塔子坪组、赵河组及武石组3个组为村民安装102盏智能一体化太阳能路灯,极大地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把光明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这是我们村群众第一次用上路灯,马路上亮堂,大家心里都乐呵呵,晚上出来跳广场舞、散散步、串串门,心里特别踏实。”村支部书记房榜顺感慨地说。
一排排造型别致的的灯杆立于道路旁,为来往车辆、行人夜间照明保驾护航,得到了武石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涝池是北方干旱地区村子院落低洼处聚集雨水的池塘,天涝时集雨除涝,雨后留下一泓清水,可供人畜饮水、洗衣洗菜、修盖房子和泥之用,甚至大旱年份用肩挑或用水桶子拉水浇地,以缓解旱情。每隔几年组织劳力挖出淤泥当农家肥用,庄稼长得油光发亮的。涝池是祖祖辈辈农村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既用以除涝又很好地利用雨水资源,也是农村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也算是古代水文明、水文化之体现,承载着很多人童年和青春岁月美好记忆。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利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加上农村建设盲目模仿城市建设,忽略了涝池的综合功能,农村涝池已经悄悄消失。近些年来有很多人怀念农村的涝池,本人是从农村走出的,长期从事水利工作,所以对涝池不仅仅是怀念,更多的是从水利角度思考恢复完善农村涝池的重要意义。
涝池是河流水系之细胞、毛细血管,讲得言简意赅。涝池把天上的雨水蓄起来,又供给人们日常应用,取之于天,用之于人,就如同湿地是大地的肾一样,涝池是村庄院落的肾,也是水生态系统之重要组成。我认为,涝池恢复无疑必要的,更要进一步完善,不仅要用于排涝,用以保护美化农村水环境,更要赋予其更新的功能。在传统的大水漫灌区增加涝池这一“田间蓄水工程”,可以为推广发展渗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相适应地水源条件,这对于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恢复保护流域河道生态,建设富裕美丽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