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秦都升级版
近年来,秦都区积极运用“法治化”思维、“多元化”手段,探索推行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工作模式(三级平台、三轮调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在服务链上,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纠纷调解工作“第一线”,从源头上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健全体系 绘制党建“同心圆”
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源头治理深度融合,以党建统领全域各类优势资源,发挥集约效应,努力开创党建引领下的源头治理工作新格局。
发挥核心优势,凝聚统揽“合力”。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担任书记、咸阳市中院支持参与一名党组成员、副院长,常务副区长、政法委书记和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副书记的秦都区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工作临时党委,有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优势,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各方面力量和各种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引导深度融合,触发专业“张力”。在派驻各街道和专调委的13支法律服务队成立临时党支部,由所在党(工)委书记担任支部书记,由市中院支持下派至区的13名业务庭长法官担任副书记,与街道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党员法律服务队深入街道、社区、农村一线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延展纵横到边,激活潜在“动力”。在社区(村)依托原有党组织,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1+3”四级党组织架构,织密源头治理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源头治理党组织体系,实现哪里有矛盾纠纷,党员法律服务队的调解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及时介入、快速调解,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办、矛盾问题不上交,确保老百姓遇事有人管、善于管、管得了。渭阳西路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调解员蔡养洲曾经调解过一个案例,900万的借款纠纷扯了5年,通过调解,3小时确定还款方案,两天拿到区法院出具的具有法院判决书效应的司法确认书。他向大家说到,当事人不打官司不花一分钱,也不伤亲戚间的情分,我们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从矛盾的根源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消除因矛盾升级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多方联动 催生治理“新动能”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源头治理的重要保障,深化源头治理与“1+9”市域社会治理体系联动融合,全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统筹协调,当好“引路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纽带作用,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调委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1+5”源头治理联动体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排查矛盾纠纷、主动介入服务、共建和谐社区。同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临时党委和党支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动态和规律,会商重大疑难案件,研究对策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牢牢把握源头治理工作主动性。
建立法官工作室书记议事制度。定期召开法官工作室所辖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议事会,归纳梳理本辖区案件源、诉讼源、纠纷源形式变化,研究解决跨社区复杂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快捷的解纷需求。西阳社区法官工作室主动介入长虹景苑小区取暖纠纷案,及时对住户、物业公司、供热公司三方进行调查,成功促使三方达成供暖协议,仅用三天时间就解决了困扰小区136户居民多年的冬季取暖问题,终于过上“暖冬”的居民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她)们推选了20多位小区居民代表手捧锦旗送到社区法官工作室表达他(她)们的感激之情。
建立“三级三轮”调解工作机制。按照“多口受理、合理分流、高效调处”的思路,以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中枢,对各类矛盾纠纷及适合调解的民商事案件,按照属地管理、部门专责的原则,由社区(村)法官工作室启动首轮调解,首轮调解无效后上报街道法律工作站,进行第二轮调解;第二轮调解无效后上报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进行第三轮调解;第三轮调解无效后转入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进入司法程序。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予以司法确认。2019年8月中旬,不少群众聚集在咸阳“一城一市”海鲜商场门口,情绪激动,一场群体性纠纷即将触发。因商场经营权转包,61名员工没拿到工钱,大家集体上街讨薪。辖区的玉珠商圈法官工作室很快介入受理,但经过多次协商,依然没能解决问题,便上报到了古渡法律服务工作站进行第二轮调解。在第二轮调解中,古渡法律服务工作站组织法官、律师、司法员以及辖区“六老”等基层调解力量加入,开展多元化调解。经过两周调解,2019年9月2日,商场新负责人先行垫付了全部工资,工人恢复上班,商场也开始正常营业。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化解,不但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且让周边经营者感受到了法律的威慑力,从源头上彻底化解了纠纷,让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人情味。
打造品牌 热衷解忧“管闲事”
始终把党员干部作为推进源头治理的中坚力量,全区625名“三级三轮调解”工作人员有433名党员,占总人数近70%,真正把党员挺在源头治理第一线。
党建引领,树立治理“新风尚”。在派驻的法律服务队中,以党员为主力,做好矛盾纠纷调解主业的同时,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强化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新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读书会、太极拳、广场舞等20个兴趣链党建联盟作用,带动全区180余支群众性社团组织,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将法制宣传与社区秦腔表演、经典诵读、书法笔会、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整合力量,实现调解“零距离”。在基层调解人员中,注重发挥老党员、老劳模、老政法、老专家、老干部、老教师为骨干的“六老”作用,鼓励支持这些专长人员开设个人调解工作室,积极参与纠纷调解,打造了一支金牌调解员队伍。先后成立了老冯、老孔党员工作室和老书记工作室、乡党议事室等一批优质调解力量,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零距离”的法律服务。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中,建立了26支由社会威望高、具有一定法律基础的热心人士参与的“心心秦家”党员法律志愿服务队,通过以案说法、邻里评议、居民议事等方式,让公序良俗成为群众的行为自觉。
民事民管,开出调解“新秘方”。在群众性组织中,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依托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释放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正能量,运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办法解决群众矛盾。罗芙蓉是西兰路街道芙蓉社区“芙蓉大妈”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也是小区里典型爱“管闲事”的热心人。有次听见两家人在小区争吵,她便主动上前询问,原来楼上楼下的两邻居,因为漏水的事闹得不可开交。罗芙蓉把事情反映给了社区,由社区联系小区物业解决。“跟社区一沟通,我们认为还要坐下来面对面谈。”罗芙蓉说。随后,经过她和社区支部书记张栋的调解,两户业主消除了矛盾,握手言和,漏水的问题也由物业迅速解决了。
全域治理 管理焕发“新生机”
着力加强重点区域管理和特殊人群管控,有效填补基层社会治理的薄弱点和“空白点”。
示范带动,老旧小区有了“安全感”。破解老旧小区治安混乱实际,一是组建党员“红袖标”联防队,实行24小时日夜巡逻防控。联防队的成员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年活跃在辖区角角落落,坚持义务巡逻、政策宣讲、邻里互助,及时发现协助解决治安、消防、环境等方面隐患,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行动为群众织就了社会治安防范的“安全网”。二是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加大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加强老旧弃管小区管理,将无人管理小区逐步纳入正规化管理,彻底解决无物管、规划老、基础设施缺失、环境“脏、乱、差”、传销窝点聚焦等诸多问题,切实增强辖区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三是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对视频监控增点扩面,把治安防范措施细化做实延伸到群众身边,天眼遍布疏而不漏,形成了全覆盖、无死角的治安防护网。
严管厚爱,吸毒人员有了“减压阀”。直击病残吸毒人员频繁作案及收押难实际,建立了全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收治中心医护人员以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为主体,关爱、严管与救治并重,有效解决了病残吸毒人员的“收治难”问题,有力地打击吸毒人员违法犯罪活动,实现了长效化教育管理及人群管控,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今年以来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了13.8%。
结对帮扶,矫正人员有了“新面貌”。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群体教育管理实际,通过实行“六化”即按照组织建设网络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寓教于乐人性化、帮扶解困常态化、机制建设规范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公安、司法、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各级党员干部积极认领结对包抓帮扶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牺牲陪伴家人时间,主动跟踪、监督、服务这些特殊群体,使矫正对象真正改正了恶习、重新回归社会。
强化保障 传承治理“接力棒”
坚持把落实“三级三轮调解”工作任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和推动扫黑除恶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的具体之策,夯实工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确保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工作常态推进、长效落实。
强化支撑,打好“智慧牌”。研发秦都区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智慧平台,实现了三级三轮调解网上流转、法律法规在线咨询、矛盾纠纷数据研判分析、社会风险预判评估,精准研判矛盾纠纷事件、科学调度专业调解力量,全面提升了源头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保障,夯实“硬支撑”。将矛盾调解及源头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列入专项资金,每年列支500万专项资金,对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各类案件实行以案定补,对社会力量开办调解工作室给予经济补偿,充分激发各方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为“三级三轮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严格奖惩,用好“指挥棒”。制定了《秦都区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工作考核办法》《秦都区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工作派驻法官、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暂行)》《秦都区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纠纷调解以案定补实施办法(暂行)》等规定,把“三级三轮调解”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矛盾纠纷化解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从2019年8月“三级三轮调解”工作施行至今,全区已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48件、司法确认376件,调解成功率达到78.19%。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0369件,比去年同期减少1216件、同比下降10.49%。中央和省委政法委、省高院也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先后荣获2019年度陕西省扫黑除恶先进县区、信访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