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洋县抽调48名干部,分成6个研判组,通过入户走访、民意收集、实绩核查等环节,分3期对全县18个镇(办)的285个村(社区)领导班子和脱贫工作开展“拉网式”精准研判,准确掌握“镇村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作风、履职能力、责任担当和工作实绩,确保省市关于脱贫攻坚中“干部必须配硬”和“把基层组织捋一遍”的精神落到实处。
入户走访突出“细”。研判组每人带着一份扶贫、党建、惠民政策的“资料卡”,深入村(社区)开展基层一线“三步走访”。一是在谈话开始前,首先询问村民家庭情况、收入状况、产业概况,以及该村扶贫工作情况和该户现实困难问题,拉近心理距离,增强感情认同;二是用方言土话宣讲扶贫政策和党建知识,给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抓住“面对面”的机会搞好群众宣传工作;三是用群众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了解村支部作用发挥、村“两委”班子运行、村主职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情况,掌握第一书记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成效,询问驻村工作队能力作风和作用发挥情况。随机选取贫困户、低保户、党员户、产业户、富裕户等多种类型的群众代表2140名,听取帮扶群众、发展产业、好人好事方面的典型事例156件;认真倾听群众对当前工作的“真心话”,详细了解村级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实况。
民意收集突出“广”。研判组按照“尊重民意、突出实绩”的原则,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走访、谈话、投票、打分、核查等手段印证村级班子和干部工作情况。研判组深入村(社区)后,坚持“三必谈三选谈”原则,全县1500余名村(社区)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必须谈,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选择性谈;选取“两学一做”“两力两率”“基层组织建设七个全面过硬工程”、村干部工作能力、干群关系、工作作风、脱贫措施等谈话内容,保证研判信息全面、详实、可靠。研判组既了解群众对镇村干部、驻村干部的具体看法,又了解群众疾苦和基层实际需求,更收集群众对镇村发展的思路想法和意见建议。广泛收集脱贫成效、党建成绩、村民管理、村主导产业发展和对村干部的个人建议等民意,详实记录在册,形成来自基层可考、可查的“一手资料”285份。
实绩核查突出“准”。建立“一线核查绩效、一线评判优劣、一线精准识别、一线综合考量”的研判机制。研判组对照班子成员分工,按照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通过查阅会议记录、工作安排、汇报资料、考勤考核记录等记载资料外,还有针对性地深入工作一线开展实地调查,现场查看工作印证、任务完成、上级评判反馈意见等资料,测查项目落实、资金到位、产业成效等工作进度,听取工作参与者、见证者的意见建议。同时,研判组在深入村组谈话过程中,注重收集群众反映的干部问题和本村工作不足等情况,了解民怨、民愤和民情。
数据采集突出“全”。一是收集领导点评情况。掌握36名县级领导干部对包抓镇(办)班子党政正职的综合点评、打分,以及镇村班子党政正职对班子成员的逐一点评、打分。二是收集督查通报情况。研判组同期收集县纪委反馈的11起关于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情况,以及县纪委全覆盖、不间断检查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纪律方面的涉及15家单位追责3人的3起通报情况;收集县督导组在村级督查中发现的八个方面的扶贫问题情况。以及各镇(办)向研判组反馈的辖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点评、排名情况。三是收集考核评价情况。收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考核办向研判组反馈的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专项考核情况和2016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情况36份。研判组综合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反映和有关部门反馈的意见,对镇村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意见。对研判形成的反馈材料和班子、干部排名情况,由县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领导及时向研判对象反馈,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和改进意见。
该县通过专项研判,掌握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工作作风、履职能力、责任担当、工作实绩和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对上级政策的执行力、对突出问题的解决率和党员群众对村级党组织的满意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懂业务、善治理、敢担当、作风硬”干部队伍,为全县追赶超越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洋县县委组织部 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