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沿河湾镇党委 张小龙
茶坊村位于沿河湾镇西面1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5.9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98户、1558人,有党员64名(女党员9名),累计发展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10座,山地苹果2550亩,弓棚134座,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75元。
近年来,茶坊村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回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乡村振兴作为统揽一切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以“党建十“为载体,按照镇党委制定的“三有五创四机制”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振兴乡村绘蓝图的任务目标,打好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美村庄“组合拳”,发展能力持续提升,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茶坊村逐步蝶变成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聚焦产业振兴,提升致富能力,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茶坊村结合村情实际,多措并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一是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现状,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川道棚栽和拐沟林果等持续增收致富,组织熟悉村情的党员和群众参与,重新编制了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既相对分离又互通互联的村庄发展规划,按照支部领方向、党员做示范、群众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引领党员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旅融合方面先行先试,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助推产业振兴。累计发展山地苹果2500亩,设施蔬菜大棚150座、弓棚134座,樱桃采摘园120亩,家庭舍饲养殖户129户,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275万元,年收益24万元,达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季季有收入的目标,农业产业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以上。二是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网格树”管理机制,对全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动态监测,重点监测“三类”人员的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对返贫户我们将按照“常抓林果致富、短抓养殖振兴”的思路,运用“1531”、“产业+就业”双轮驱动和“干部活力+农户内生动力”双向发力的精准帮扶模式来“风险消除”。
聚焦人才振兴,提升乡村活力,让两委一肩“挑”起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茶坊村党支部注重吸收一些“土专家”、乡村工匠、乡贤能人,着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通过此次村级党组织换届实现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调整了“不干事、不担当”的4个村民小组长,1名村委会会计、1名监委会主任,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二是建立“五老”说事室。发挥“老支书、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声望,才能为支部出言献策,为群众调节纠纷。三是注重吸收人才。村党支部联系培养了两名具有大学学历的年轻致富带头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将1名为人公道正派,肯吃亏有担当的村干部储备为村级后备力量;吸纳12名“土专家”、乡村工匠、乡贤能人为志愿服务队队员,为想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的人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动力和活力。四是配强了驻村工作队伍。通过调整包扶单位,选派了1名优秀第一书记,2名驻村队员,为村上注入了新鲜血液。
聚焦文化振兴,提升乡村灵魂,让乡风文明“美”起来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茶坊村党支部整合空闲办公场所和闲置学校,建成了集“习语”广播室、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村史馆、家风馆、文化活动、图书阅览、红白理事简办服务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接地气、有生机、聚人气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赓续红色基因。由村党支部挖掘整理本村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八路军造纸厂、化工厂红色资源,搜集好家风、好家训,编纂《茶坊村志》《家谱》,由本村19位退休人员,组成“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志愿服务宣讲队,以“茶话会”、参观交流等形式,将村庄变迁、民生变化、兵工精神融入村风民风,有序组织群众在村史馆、家风馆和红色基因传承点接受再教育;二是成立自愿服务小分队。组织村上有技术的能人,成立了“村教授”、“棚博士”、“果医生”、“田秀才”服务小分队,“面对面”、“手把手”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传授,解决了发展产业技术难题;三是创新推出“习语”广播室和政策“小喇叭”。每天早上由村支部负责,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农业产业补助、乡村振兴等重要政策转变成“小故事”、“地方话”,以“广播”和“小喇叭”的形式传播出去,让群众在广播里听思想,生产中悟道理,听党话、跟党走;四是建立红白喜事简办中心。针对群众借助红白喜事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办酒席、抬高礼金、礼数过多等不良风气,将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和成功人士组织起来,动员乡贤能人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建起了红白喜事简办中心,组建了红白喜事帮办志愿服务队,帮助事主从简办理,达到文明理事、简俭办事的目的,广大群众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聚焦生态振兴,提升人居环境,让村庄建设“靓”起来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茶坊村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切入点,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聚焦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以污水进站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群众齐参与、共治理的新路子。一是立足长远抓规划。对照美丽宜居示范村标准要求,从美三口、清三堆、治六乱抓起,实施“六通五化四改三有两分离一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推行“两上六进”制度机制,完善了村庄整体规划,形成了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既相对分离又互通互联的村庄布局,全方位、纵深化推进。二是改善环境强基础。采取群众主体,政府补助的办法,实施了村口、路口、家门口的绿化美化和改厨房、改院落、改厕所、改巷道等工程,改造了文化休闲广场,安装了休闲廊架、凉亭、健身器材等,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实现了厕所进院,污水进池,垃圾进箱目标。三是建章立制强保洁。按照片长包段,干部包村,村干包户”的工作思路,采取台账管理,夯实奖惩的工作措施,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点兑换、场处理的“五位一体”垃圾处理、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垃圾银行+爱心超市、公益事业“义务工”、评优树模5项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制度机制,全村的生产生活垃圾得到全面分类、收集和运转,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创建优美的生活环境、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群众真正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
凝聚组织振兴,提升领导能力,让支部班子“强”起来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茶坊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强班子,抓学习强队伍,党员群众“一条心”,向着幸福茶坊砥砺奋斗。一是加强班子建设。紧抓村级组织换届契机,选任群众威望高,工作能力强的王文怀担任村支部书记。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夯实责任,强化支部领导核心,建立村级其他组织向支部汇报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用好“三项机制”这把利剑,激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新活力;二是提高决策能力。严把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定力,注重政治引领,对区委、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对各项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一丝不苟的落实。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按时做好“三务公开”,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三是做强党员教育管理。按照镇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有关要求,以“三个带下来,三个带上去,三个要做到”为抓手,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一体化部署推进,突出4个重点,把握6个环节,采取“线上+线下”、“研讨+辅导”、“集中学+自主学”、“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累计开展集中学习16次,研讨交流8次,高质量的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时结合“三会一课”、党员“承诺—积分—评议”等制度强化党员管理,制定不合格党员帮扶转化提高制度,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四是提升服务能力。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最后的落脚点,注重收集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问题墙+回音壁”等形式解决整改落实。目前,累计办理各类实事5件,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2起。为新建新庄坪村组硬化大棚生产道路450米,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方塔村组新打机井4口,解决了88户群众的人畜饮水季节性困难问题;为纸坊沟大棚新打大口井1处,解决了大棚生产缺水的困难问题;正在为茶坊村一二组争取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项目;纸坊沟亮化项目;协调化解沉积十多年邻里土地确属争议2件,老坟搬迁矛盾纠纷1处,承包土地纠纷3起等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