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乡县杨河镇中雨村第一书记李勇
作者:西乡县委组织部 程晓兵
“李书记牵头建立这个高山蔬菜基地,让我也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了”。西乡县杨河镇中雨村贫困户朱方军身患侏儒症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地里刨食。自从李书记来了后,帮村里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他扳起指头高兴地说,盼望多年的通村路硬化了,自来水通了,电价也下降了,山下移民社区也分了新房,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天还有80元收入。
“今年是中雨村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70多岁的老党员胡长发感慨地说,李勇真抓实干为中雨村铺就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聚合力 提振“精气神”
中雨村地处大巴山南坡,平均海拔1200多米,贫困发生率33.6%,是全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去年,县委组织部率先调整充实驻村工作力量,选派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李勇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把刚刚出生2个月的女儿交给家人照顾,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翻山越岭跑村组、入农户、讲政策、摸家底。
“支部软,人心散,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李勇说,由于中雨村自然条件差,近年来,多数群众自发搬迁山下租房、购房居住,分布在多个村庄,村委会也在山下流动办公。他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健全“三会一课”、坐班值班、民主议事等制度,规范村“两委”班子日常运行;主动物色和结对培养2名优秀青年人才,通过换届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实行“四支队伍”工作任务周清单、月考核制度,推动人人挑担子;他多方协调,争取资金20余万元,对镇政府划拨的旧房屋进行改扩建,使党员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群众有了稳定的办事议事场所。在各项工作中,他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带头抓好工作落实,带出了好风气和战斗力。
聚拢人心,还要提振群众脱贫信心。李勇与驻村“四支队伍”深入农户院落、田间地头、移民小区宣讲40余场次。开办第一书记讲堂,坚持每月一讲,讲党课、讲政策、讲科技、讲典型,邀请专家开展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带队外出学习考察,引导群众树立“脱贫志”,掌握“脱贫技”。争取帮扶单位、企业和社会捐赠3万多元,建立“爱心超市”,鼓励群众凭勤劳挣积分,以积分兑生活用品。制定村规民约,开展评“脱贫攻坚示范户”、“五好家庭”选表彰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强基础 搬掉“拦路虎”
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是中雨村群众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前些年,因一家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占用中雨村通村道路,致使道路硬化中断,新建的通村路弯多坡陡、凹凸不平,雨季经常冲毁,村民上山下山十分不便。一次入户走访,驻村工作队被大雨困在山上长达6个多小时。望着头顶黑压压的团团乌云,李勇当时暗下决心:“不把路修好,绝不离开中雨村!”
一年多来,他四处奔走、多方“化缘”,最终在各方大力支持下,3条19.6公里的出村主干道和环山产业路硬化工程立项获批并顺利实施,拓宽沙石路2条7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俗话说,山高水也高。可海拔1200余米的中雨村,偏偏是山大沟深无水源,集雨池、渗水洞、浆池水,成了村民家里的“一道景”。在一次走访途中,去村民家中要水喝,村民难为情的说:“你们都喝的自来水,我这浆池水脏,你们喝不得。”李勇二话没说,从水缸舀起一瓢水一饮而尽,后来他对大伙说,那是他喝过最苦的水。
随后,李勇和村干部一起穿密林、下深沟找水源,又多次打报告、跑项目,先后实施人饮工程20余处,维修、扩建饮水池17处,使山上村民告别的苦涩“泥浆水”。他还积极争取低压电网改造工程,更换木头电杆,安装“一户一表”,大幅降低电损和电价,让群众用上了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同价电、安全电,减轻了群众负担。
兴产业,拓宽“致富路”
采摘、分拣、装框、上车,早上6多起来,忙完这些吃中午饭时已经1点多,晚上12点多再送菜进超市。自7月下旬600多亩高山延迟蔬菜上市以来,李勇格外忙碌。
要挖掉“穷根”,必须要发展扶贫产业。李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又请来农技专家实地踏勘,最终确定了利用中雨村的高山气候优势发展绿色无公害高山蔬菜产业项目。
带着干部干,做给群众看。组织部支持启动资金5万元后,李勇很快就和村干部商量,按照“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注册成立中雨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流转荒地40余亩,试验种植优良四季豆、辣椒等蔬菜。全村通过大户带动、村级自营、个户参与等方式发展高山蔬菜600余亩。为解决蔬菜销售难题,他跑部门、找市常,多方联系农超对接,实现蔬菜基地直供多家超市。他还主动当起了“送菜工”,白天忙工作,晚上挨个送菜上门,经常忙完已经是凌晨3点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3个多月,参与的10多户贫困户仅仅劳务一项户均增收3000多元。村民尝到了甜头,也激发了村民的脱贫发展热情。李勇趁热打铁,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高山蔬菜种植经验,引进蔬菜良种,又请来农技专家进行专题培训,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扩大高山蔬菜基地规模。
如今,在李勇的宣传、引导下,村主任吴华荣流转土地发展高山大樱桃200多亩、高山蔬菜300多亩,党员王大勇利用山林发展生态黑猪养殖,在外承揽工程的刘家林回村流转土地500多亩,建设生态农场,谯斌、胡波、查义红等6名在外创业青年也回村流转土地发展生态养殖和高山蔬菜。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创业发展,曾经沉寂的“空心村”,如今一派生机。李勇表示,将继续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增收”,确保明年如期脱贫摘帽。(作者:西乡县委组织部 程晓兵)责任编辑: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