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佩佩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当浮躁的心灵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又一次满怀敬仰的心情读完了纪实文学《梁家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的扉页上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是呀,梁家河,这个曾经荒凉偏僻的小山沟,却成了习总书记梦开始的地方。
从北京娃到村里娃,从大城市到小山沟,他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过“五观”吃“三团”,磨练了他处变不惊、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从打坝、修路到办沼气,再到打井、挑粪、育良田,他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铸就了他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从《观沧海》到《将进酒》,从黑格尔到《共产党宣言》,他白天辛勤劳动,夜晚与书为伴,不负青春好年华,发扬了他志存高远、追求真理的笃学精神。
几多牵挂,几多情深。七年的知青岁月,梁家河成了习总书记挥之不去的乡愁。他人走了,却把心留在了这里。他忘不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忘不了陕北这块神奇的土地,更忘不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他说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里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还说根在陕西,魂在延安,黄土高原给了他人生的信念。
在梁家河的七年,他凡事都自己动手,埋头苦干,遇到困难想尽千方百计也要把事情办成办好;在梁家河的七年,他懂得了什么叫人民群众,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民以食为天。这些又何尝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说过:陕北人即使衣衫褴褛地走在世界上,也会被人看出是具有大文化背景的人。作为一名在陕北工作的外地人,我一直以能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和工作而骄傲,更以在成长道路上有梁家河大学问的激励和陪伴而自豪。记得2014年刚来安塞,社区成了我的第一个工作平台。初来乍到,有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负责社区民政工作,经常要电话联系居民告知他们一些事情,由于不熟悉当地方言,只能用普通话,谁知电话接通后才说了一句,便听到电话那边的大爷说道:娃娃呀,我咋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麻烦你找个我们安塞人跟我说哈……无奈之下,只能找单位大姐帮忙。虽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跟居民打交道,学会说群众的话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是搞好基层工作的法宝。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学说安塞方言,这就是陕北人民给我上的人生第一课。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愿以满腔热情和辛勤付出为居民排忧解难,甘当群众的勤务兵。社区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群众的满意便是我最大的追求。我愿意学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不忘初心,为社区事业奉献青春;我愿意学习总书记真挚为民的情怀,心系群众,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我愿意学习总书记务实担当的品格,知难而进,为千家万户谋取幸福;我愿意学习总书记带头实干的作风,以身作则,为打造平安、幸福、和谐、美丽的宜居社区而不懈奋斗。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梁家河》带给我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艰苦奋斗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求知若渴的心态、开拓进取的勇气,是设身处地的群众观,更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脚踏实地的中国梦。未来日子里我将扎根社区、奉献社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