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三原鲁桥:党建引领“火车头” 乡村振兴“阔步走”

发布时间:2022-07-13 点击数:690601

作者:何敏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近年来,三原县鲁桥镇谋深抓实基层党建,汇聚乡村振兴奋进之力,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夯实组织基础,让乡村振兴组织力更强。乡村要振兴,基层党组织这个“火车头”必须强。一是以“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为抓手,坚持“树立标杆、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工作思路,围绕“两创一有”目标,按照“党建主阵地、百姓服务厅、村级综合体”定位,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按照“7+N”模式,围绕党员教育、工作运行等内容,重点打造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工作站、卫生服务、图书室等“七个中心”,为民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注重从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重点培养选拔“三委”干部,使一线作战队伍结构更优、功能更强。三是管好用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确保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驻村帮扶作用充分发挥。

建强人才队伍,让乡村振兴战斗力更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一是该镇结合全市“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防汛抗旱和三夏等重点工作,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按照镇村换届要求,真正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健康、文化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吸收进干部队伍,目前镇领导班子科级领导13人,班子健全;各村“三委”人员配备齐全,共计92人。三是结合县委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要求,做好乡土人才政治引领工作,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重点从退伍军人、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中选拔后备干部,全镇储备后备干部50人,同时引导乡土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是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特点,建立鲁桥镇乡村振兴人才库,目前在库300人。

狠抓环境整治,让乡村振兴宜居力更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将党建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将党旗“插”在人居环境整治第一线,该镇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将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推进,以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为重点,确保农村清洁行动首战告捷,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上半年,该镇积极筹划建设桥头村、吴家道、峪口村峪口组及第五组四个污水处理站,并积极对接协调环保部门争取项目。完成东里村、武家村合计108户改厕任务,同时对各类空中管线进行规范整治,确保消除空中“蜘蛛网”的视角污染,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频共振”。

紧盯产业发展,让乡村振兴凝聚力更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该镇结合李靖故居、周家大院、古鲁桥等古建旅游特色和驴肉、封肉夹馍、蓼花糖、酱菜、水盆羊肉等饮食文化以及刘自椟名人效应等得天独厚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土产业”路径,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探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其中东沟村集体经济以群众广泛参与的粉条加工厂为主、楼底村以汽车运输业和奶山羊养殖为主、东里村集聚美食一条街和李靖故居实现三产融合、桥头村、峪口、惜字村以大棚蔬菜种植最为出名......各村正以“党组织+”的形式,通过更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聚焦文化振兴,让乡村振兴的感召力更强。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根基。一是该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方互动”模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如李靖故居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正谊中学所蕴含的崇学精神和优良家风传承、周家大院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创业精神、秦腔正音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等,通过不断传承身边的优秀文化,不断加强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励广大党员同志固本清源,厚植爱国情怀。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半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文化下乡40余次,持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三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决杜绝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全面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