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风采

周晓龙:我们的兵支书

发布时间:2021-07-29 点击数:653185

作者:刘园园 李晨波

  8间宽敞的大平房被黄色涂料粉刷地格外亮眼,图书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办公室一应俱全,互助幸福院的建成更是给村支部添加了几份荣光。

  坐在这里办公,他感到无限踏实,无限温暖,就像土豆在土里,鱼儿在水中。不是他是鱼,别人是水,而是互为鱼水,他就是永乡镇草地村支部书记周晓龙。

  周晓龙,1994年12月应征入伍,服役于兰州军区84594部队,1998年12月退役返乡后积极参与到村级事业中,从村长到村支部书记,17余年的风雨兼程,印证着一名“兵支书”的初心使命。

  “村民服不服,主要在支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周晓龙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似平实,却很有哲理。

  刚进入村“两委”工作的周晓龙,凭着一股退伍不褪色、敢打敢拼的冲劲,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切入口,提出队伍建设和学习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标准。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有序开展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各项活动,引导群众改变陋习、文明生活,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草地村虽不属于贫困村,但塬小沟深,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这几年,沾上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宏利,村子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柏油路穿村而过,红瓦白墙的新民居错落有致,夜间的路灯熠熠发光,群众吃上了安全水,用上了文明厕所,移动网络覆盖家家户户……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周晓龙注重民风建设,在村里设置文化墙,开放“农家书屋”,评选“好村民”“五好家庭”“优秀党员”,建成“老饭桌”,形成了孝老敬亲、和睦共处的好村风。

  周晓龙还知道,村里要真正脱贫致富,既要“输血”帮扶,也需要培养“造血”功能,培育特色产业。

  “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是一个难点,想让政策落实到位,就得村干部引领。”周晓龙说。为了尽快适应全县苹果产业转型发展趋势,周晓龙决定在村子发展矮化密植示范园。但是在哪发展?用谁家的土地?这让周晓龙彻夜难眠。

  为了让群众消除顾虑,他“打起”了机动地的主意,经过两个月时间,全村707.6亩机动地和62.2亩四荒地全部得到规范,张尧科组300亩村集体土地建成了洛川县草地村矮化密植示范园。

如今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生猪代养项目也洽谈成功,草地村实现村级可用财力67.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1.2万元。

村子富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这是我的固定资产,也是我的‘致富宝!’”王龙刚指着院子里养的500余只鸡说。2016年时的王龙刚还是贫困户,但一年后,他就圆了脱贫梦。

周晓龙上门宣传推广养殖业政策,他告诉王龙刚:“买一只幼年鸡用不了多钱,而且政府还给补贴,只要成活率高,年入过万不是梦,比起种果园,这个可轻松多了”。三年下来,王龙刚已收入6万余元,同是发展养鸡的村民周文雄、贺润强也都享受到第三产业带来的丰硕利润。

“在扶贫政策和村支书的帮助下,我发展了养蜂产业,三年下来共出售蜂蜜1600余斤,净收入48000元”。如今,靳广仁用养蜂挣来的钱又购买了500余只鸡。

 周晓龙不仅“偏心”村民,对家人也有别样“偏心”。为了群众的事,他跑断腿也要争,但对自家的事,却从不上心。虽然家离党建室只有一步之遥,但周晓龙经常住在党建室,有时甚至几天不回家。妻子既要照看身患脑出血的母亲,又要操持家务事管两个孩子学习。在父亲的眼中,他总是这样来去匆匆,总在为村里的事情忙碌,可能由于父亲也是退役军人,更能理解自己儿子身上的责任和担当。

“他是一个称职的好支书、想为村民做事的好支书,几年来,他带领村民绿山头、铺巷道、修水利,改善环境,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做了很多工作。”坐在在村里的一处树荫下的老党员李建德说。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