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多地纷纷点亮“夜经济”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中国商网 点击数:680203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多地纷纷点亮“夜经济”


中国商网 唐砚/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贺阳)近日,多地政府纷纷出台促消费政策。其中,“点亮夜经济”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各地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力的“夜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夜间经济,跟传统概念中的夜市、大排档不同。通俗来说,夜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一切经济文化活动,包括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深夜大排档、露天餐饮等夜间消费业态是不少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明令禁止并坚决取缔的,难道他们现在又要“复活”了?

拉动内需“新引擎”

发力“夜经济”根本上要从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说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越来越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时代下的消费者不仅越来越爱“买买买”,而且越来越能够“买买买”,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的“腰包更鼓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从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可见,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565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10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各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时发现,今年各地居民的消费支出金额较去年都出现了普遍上涨。排名前九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湖北。其中北京人均消费支出突破2万元,湖北人均消费支出突破1万元。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购物车”的马力十足,而夜间经济可以也被视为是在消费领域中尚未被深挖的“蓝海”。

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参考。从我国当前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服务消费占比高达49.4%,可以说与实物类的消费不相上下。而夜间经济的主体当中,服务业占比十分高。

从今年我国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看,衣食住行四大方面的消费依然占较大比例,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未来在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面向老年人的医疗产业和青少年的教育产业都有巨大的潜力。

对此,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很多人因为白天工作忙碌,消费需求没法得到充分满足,到了夜幕降临,不仅有时间也有需求,因此‘夜经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发展机遇。”

赵萍认为,夜间灯光越明亮的地区经济越活跃。当前很多城市提出发展‘夜经济’,跟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也有直接关系。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增长动力特别强劲。

激励政策齐上阵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济南等地纷纷推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的措施。

以北京为例,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推出十三项具体举措。

随后,济南也推了十项政策助力夜间经济,而去年年底就说要发展“夜津城”的天津近期则继续在政策上加码。

阿里巴巴近日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从全国区域来看,夜间到店消费呈现“南强北弱”趋势。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十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九席,北方城市仅北京上榜。

业内人士分析,在多地发展“夜经济”的政策里,北京地区的力度最强、决心最大。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北京市将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费品牌。到2021年底,预计在北京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

举措提出,要在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打造首批四个“夜京城”地标,分别围绕古都风貌、活力时尚、高端引领、跨界融合等主题,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吸引国内外消费者。

在蓝色港湾、世贸天阶、簋街、合生汇、郎园、食宝街、荟聚、中粮·祥云小镇、奥林匹克公园等,打造首批“夜京城”商圈,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经济”消费品质,辐射热点地区消费者。

在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鲁谷、梨园、永顺、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

中国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区合生汇、五棵松华熙Live看到,商场分别通过开设“深夜食堂”“24小时不打烊书店”等业态汇聚夜间人气。

值得注意的是,三里屯太古里的开放式构造以及华熙Live半开放式下沉广场为夜间消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尽管多数主力店、品牌店在22点左右已经关门,上述商场或商圈内的部分餐厅、茶饮门店仍在继续营业。

“吃”成为夜间消费的一大主题。据了解,北京市正在打造十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目前正在簋街、合生汇、食宝街等区域开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夜间消费,北京市居民的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保障也在进一步优化。据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服务北京市夜间经济发展,方便市民夜间出行,北京市交通部门推出全方位交通保障措施。

在轨道交通方面,北京市于7月19日正式实施了延时的运营方案。每逢周五工作日及周六休息日,对地铁1号线和2号线延长运营时间,进一步为消费者前往长安街沿线及二环周边的夜京城消费场所提供便利。

在公交方面,自7月19日夜间起,途经三里屯、簋街、国贸等热门商圈的夜班公交将缩短发车间隔,加密发车车次,为市民夜间公交出行提供便利。

因地制宜加大发展力度

不少专家表示,我国多数城市的夜间消费项目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虽然不少地区的夜晚早已灯火辉煌,其他很多城市也都开始有所行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赵萍也表示:“目前,很多人对‘夜经济’的理解还停留在夜市,但其实远远不止。‘夜经济’的范围很大,不必局限于特色街、小食街这些方面,吃只是个起点,在文化、旅游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内涵非常丰富。”

事实上,发展“夜经济”,对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在“夜经济”活跃的地区,要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适应“夜经济”、服务“夜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表示,发展“夜经济”需要因地制宜。一些大的居民社区,可以考虑散落式、社区式的“夜经济”;而大商圈辐射范围更大,更适合娱乐、体育、餐饮等多业态的集聚式发展。

“‘夜经济’对于城市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商家赚钱、民众花钱那么简单。”付一夫坦言,“考虑到当前居民消费升级的诉求,若想真正激活城市夜间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各种项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不断扩充夜间消费的 ‘菜单’,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

赵萍补充道,各地政府要在“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补短板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规划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并为消费者打造优美的夜游环境。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多地纷纷点亮“夜经济”


中国商网 唐砚/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贺阳)近日,多地政府纷纷出台促消费政策。其中,“点亮夜经济”不约而同地成为了各地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力的“夜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夜间经济,跟传统概念中的夜市、大排档不同。通俗来说,夜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一切经济文化活动,包括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深夜大排档、露天餐饮等夜间消费业态是不少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明令禁止并坚决取缔的,难道他们现在又要“复活”了?

拉动内需“新引擎”

发力“夜经济”根本上要从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说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越来越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新时代下的消费者不仅越来越爱“买买买”,而且越来越能够“买买买”,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的“腰包更鼓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从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可见,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565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10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各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时发现,今年各地居民的消费支出金额较去年都出现了普遍上涨。排名前九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湖北。其中北京人均消费支出突破2万元,湖北人均消费支出突破1万元。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购物车”的马力十足,而夜间经济可以也被视为是在消费领域中尚未被深挖的“蓝海”。

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参考。从我国当前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服务消费占比高达49.4%,可以说与实物类的消费不相上下。而夜间经济的主体当中,服务业占比十分高。

从今年我国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看,衣食住行四大方面的消费依然占较大比例,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未来在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面向老年人的医疗产业和青少年的教育产业都有巨大的潜力。

对此,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很多人因为白天工作忙碌,消费需求没法得到充分满足,到了夜幕降临,不仅有时间也有需求,因此‘夜经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发展机遇。”

赵萍认为,夜间灯光越明亮的地区经济越活跃。当前很多城市提出发展‘夜经济’,跟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也有直接关系。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增长动力特别强劲。

激励政策齐上阵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济南等地纷纷推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的措施。

以北京为例,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推出十三项具体举措。

随后,济南也推了十项政策助力夜间经济,而去年年底就说要发展“夜津城”的天津近期则继续在政策上加码。

阿里巴巴近日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从全国区域来看,夜间到店消费呈现“南强北弱”趋势。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十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九席,北方城市仅北京上榜。

业内人士分析,在多地发展“夜经济”的政策里,北京地区的力度最强、决心最大。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北京市将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费品牌。到2021年底,预计在北京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

举措提出,要在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打造首批四个“夜京城”地标,分别围绕古都风貌、活力时尚、高端引领、跨界融合等主题,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吸引国内外消费者。

在蓝色港湾、世贸天阶、簋街、合生汇、郎园、食宝街、荟聚、中粮·祥云小镇、奥林匹克公园等,打造首批“夜京城”商圈,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经济”消费品质,辐射热点地区消费者。

在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鲁谷、梨园、永顺、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

中国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区合生汇、五棵松华熙Live看到,商场分别通过开设“深夜食堂”“24小时不打烊书店”等业态汇聚夜间人气。

值得注意的是,三里屯太古里的开放式构造以及华熙Live半开放式下沉广场为夜间消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尽管多数主力店、品牌店在22点左右已经关门,上述商场或商圈内的部分餐厅、茶饮门店仍在继续营业。

“吃”成为夜间消费的一大主题。据了解,北京市正在打造十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目前正在簋街、合生汇、食宝街等区域开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夜间消费,北京市居民的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保障也在进一步优化。据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服务北京市夜间经济发展,方便市民夜间出行,北京市交通部门推出全方位交通保障措施。

在轨道交通方面,北京市于7月19日正式实施了延时的运营方案。每逢周五工作日及周六休息日,对地铁1号线和2号线延长运营时间,进一步为消费者前往长安街沿线及二环周边的夜京城消费场所提供便利。

在公交方面,自7月19日夜间起,途经三里屯、簋街、国贸等热门商圈的夜班公交将缩短发车间隔,加密发车车次,为市民夜间公交出行提供便利。

因地制宜加大发展力度

不少专家表示,我国多数城市的夜间消费项目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虽然不少地区的夜晚早已灯火辉煌,其他很多城市也都开始有所行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赵萍也表示:“目前,很多人对‘夜经济’的理解还停留在夜市,但其实远远不止。‘夜经济’的范围很大,不必局限于特色街、小食街这些方面,吃只是个起点,在文化、旅游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内涵非常丰富。”

事实上,发展“夜经济”,对于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在“夜经济”活跃的地区,要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适应“夜经济”、服务“夜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表示,发展“夜经济”需要因地制宜。一些大的居民社区,可以考虑散落式、社区式的“夜经济”;而大商圈辐射范围更大,更适合娱乐、体育、餐饮等多业态的集聚式发展。

“‘夜经济’对于城市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商家赚钱、民众花钱那么简单。”付一夫坦言,“考虑到当前居民消费升级的诉求,若想真正激活城市夜间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各种项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不断扩充夜间消费的 ‘菜单’,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

赵萍补充道,各地政府要在“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补短板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规划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并为消费者打造优美的夜游环境。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