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新闻

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四招促进增效增收

发布时间:2019-11-14 来源:凤凰传媒网 点击数:675536


/周旭友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以打造新型粮商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特别是职工群众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最突出的亮点2018年农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186万元,比2016年增长91%,实现利润2929万元。职均收入60900元2016年增长57%人均收入2016年增长50%。

成绩的取得,甘河农场以有效措施落实高质量发展、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目标的结果。


打造农业产业链经营促进增效增收。

年,甘河农场创新农业发展依托农场粮食储运中心的优势,建立粮食银行,让咱们职工收获的粮食直接进入粮食储运中心,随时结算,减少粮食销售的中间环节,让职工得到实惠。”农场场长冯颖颉

冯颖颉介绍农场重点做好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大力开辟流通领域,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千军万马搞营销、向市场要效益”的观念,发挥区位优势,做强商贸流通业。

记者了解,该场加快生产端到销售端全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招商引资和鼓励职工投资建厂,力争在腐竹、豆油等豆制品加工业和粮食烘干服务项目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管理方面,结合农场实际制定实用管用的方案。


该场粮食烘干塔业主安文发介绍,农场鼓励职工投资兴建粮食烘干塔,为当地玉米种植户提供玉米烘干服务的同时增加收入。仅去年,安文发的烘干塔为种植户烘干玉米1万余吨,烘干服务纯收入约40万元。

“我们持续推进改革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打造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建成垦区粮食生产商与运营服务商。”冯颖颉说。


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增效增收。

甘河农场被称为大兴安岭垦区的“大豆之都”,近年来,农场大力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经品种和有机绿色、中草药种植,按照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统一的原则,建设双高一绿”(高蛋白、高脂肪、绿色)大豆生产基地。

该场五队职工许永平说,2018年,他共承包农场土地270亩,种的是大豆,纯收入达到7.8万余元。为了响应农场优化种植结构的号召,许永平还在自家房前小菜园里种植4亩的赤芍进行尝试。

今年,许永平优化种植结构的步子迈的更大了,他承包的耕地不光是种植了大豆,而且还种植玉米,预计他这两种作物纯收入约8万余元。许永平说:“效益最好的还是我种植的4亩中草药,两年的纯收入达到了13万元。”与许永平一样该场很多职工在优化种植结构上尝到了甜头。

同时,甘河农场在玉米粗粮精加工上下功夫,以大碴子为重点产品,推出甘河原系列有机绿色粗粮杂粮品牌,计划生产有机大碴子32000斤,绿色大碴子280000斤。

强化发展畜牧业促进增效增收。

农场通过招商引资或公管、股份制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进行创收。同时,农场鼓励职工发展笨鸡、大鹅、笨猪等“笨字号”打头的畜牧业养殖,既丰富了职工的餐桌又增加了收入,采取试点养殖“溜达鸡”,增加农场土特产品的种类。

“去年,我在草原上一边放羊一边养殖红公鸡,当年我养200余只红公鸡,纯收入约0.8万元。今年,我又养了200多只,估计效益也不错。”该场三队职工刘长林说。

这个农场有很多和刘长林一样的职工,主要养殖以红公鸡为主要品种的笨鸡,在当地市场上达到每只鸡100.00元,每只鸡纯利润40元左右。该场还有很多搞大鹅、笨猪等“笨字号”畜牧养殖的职工,在丰富农场土特产品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农场副场长李宏星介绍农场强化发展畜牧业,促进职工增收。进一步明确‘立草为业,抓好肉牛、肉羊两条主线'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肉牛、肉羊育肥养殖,充分发挥现有标准化养殖小区的作用。

该场四队养殖户刘金友说,2017年,他与朋友合伙借助农场育肥牛小区标的标准化养殖条件,采取股份制养殖的办法,购进100头牛进行育肥养殖,当年纯收入达到了2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从去年开始他想多挣点,于是,自己搞育肥牛养殖。

“我去年养了100多头牛,今年养殖育肥牛170余头,这两年市场行情好,每年纯盈利50万元左右。”刘金友讲。

 

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增效增收。

甘河农场地处莫力达瓦旗东个乡镇的中心地带,农场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水平比本地区乡镇农村高,而且该地区的乡镇农民很愿意将手中的耕地流转给农场管理,这样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租金收入。

场副场长郎玉鑫几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到乡镇村屯流转承包耕地,整合资源,引领带动,做强现代农业大基地,促进了企业和地方增收创收。今年,我们在周边乡镇流转耕地41041.63亩。

该场十六队职工刘希海承包农场500多亩地,因为地少不够种、手里大型机械作用发挥不出来的原因,他就在附近乡镇农民手中流转耕地,发挥自己的现代化机械优势。该队党支部书记王成春介绍。

“2017年到今年,我每年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达到7000多亩,平均每年的纯收入100多万元吧。”该场十六队职工刘希海说。

针对本地区农副产品上市时间集中的情况,该新建了气调保鲜库,打造“基地+贮藏+销售”的产业链条“我们的气调保鲜库,面对本地区大量收储油豆角、粘玉米、辣椒等蔬菜和肉类等,然后反季节销售,丰富当地居民‘菜篮子',又提高了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的售价,带动了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增收创收。”气调保鲜库负责人张继鹏说。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