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文苑

文字与音乐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凤凰传媒网 点击数:697314

文字与音乐


文/任晓英

大抵喜欢文字的人亦或多或少都会喜欢音乐吧,因为,文字与音乐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

比如,读一本书,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想象里面描述的场景,或许就会有一首旋律轻轻地滑过你的心底。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很多人都看过不止一遍,后来被拍成了电视剧,电视剧开场的时候,那一嗓子粗犷的吼声,一下子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的旁白,还有那悲壮、苍凉、如泣如诉的陕北信天游,听觉、画面与文字的交织,那种穿透心脏的震撼力,那种荒凉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难以舍弃的情感瞬间充斥你的大脑。这就是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它能引起人们心底里最纯粹的情感的共鸣。

一直都很喜欢文字,喜欢文字的柔美与细腻,铿锵与力量,更喜欢文字的那种无所不能的渗透力。

小时候读书,没有明确的喜好,逮着书就读,半夜里为了看书,握着手电筒用被子把头蒙起来,爬在被窝里看,因为不是课本,怕妈妈发现挨批。所有对外界的感知与理解几乎大都来源于书本,母亲鼓励得最多的也就是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走出去,才能像墙上那张明星年画一样,有好看漂亮的衣服穿。也曾一度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要走出去,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后来,虽未能走出去,却透过文字,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这么些年读过的书不少,有的几乎都忘记了名字,忘记了书里面的内容。最喜欢的当属散文、小说、人物传记、唐诗宋词,最不喜欢的是历史著作,虽然很想了解历史,但是关于历史年代我是怎么也分不清楚,所以看一些历史著作,我只看内容与情节,什么历史背景及历史文化,我是怎么也弄不明白的,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天给我关上了这道门吧。第一次读三毛的书,记得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也会改变”,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橄榄树》,很多,我都特别喜欢,还有她那段跟荷西的爱情,三毛只写自己的故事,荒凉的沙漠也没能阻挡她自由、个性的宣泄,没能限制她的才华跟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苏轼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更确切地道出了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内在的气质。

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萧红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近现代女作家,她们的作品虽然读得不多,但是她们的才情、个性气质都散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陕西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评价张爱玲,他说“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林徽因更是一个才貌双全、独立自由、温婉智慧、有着独特魅力的女子,她的生命就是一段传奇。一个人光有才气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跟倾其所有的热情。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唐诗宋词,尤其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一支笔,写尽一生的美丽与哀愁,既有巾帼之娇媚,更具男儿之豪气。她的作品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其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传诵至今。柳永“奉旨填词”,《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蝶恋花》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忆帝京》中“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等等,无不体现他的情怀和文字的魅力。白居易的《长恨歌》、范仲淹的《苏幕遮》、欧阳修的《诉衷情》、《蝶恋花》,都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有许多诗词如今已经被谱曲传唱,经典的诗词配上优美的乐曲,那种完美的融合,沁人心脾,融入血液,直击心底,无不让你感慨、赞叹。

中央台有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第一次看到就被深深吸引,让我更多的了解了中国诗词的唯美、博深以及古人的智慧与情怀。主持人董卿,集才情与智慧、知性与美貌于一身的主持人,她的文学素养,知识层面的宽广以及个人魅力,都让我敬慕与仰视。

虽然命运未能给我太多读书的机会,但我不缺少对文字的热爱。在别人的文字里读自己的心境,真的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这些年读书的时间少了,书成了摆设,读余华的《活着》每次都只读个开头,就睡着了,书竟然成了催眠剂,直到有一次放假,才认认真真的看完。余华讲了一个苦难堆砌的悲剧故事,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

“用文字取暖,用音乐疗伤。”卧室的床头,一直都放有一摞厚厚的书,有读过的,有新买回未开启的,也有读过好几遍舍不得放回书架的,每晚睡觉前都会翻上几页,习惯了这样的入睡方式,虽然记忆力越来越不好,但是我记得那句名言: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这几年,读的大多都是关于女人,关于修身养性等一些励志的书,比如晓雪的《优雅》,乔瑞玲的《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桑妮的《世间通透的女子》,慈怀读书会主编的《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每一本都让我爱不释手,每一本书都让我明白自己欠缺什么,每一本书都让我有所收获,也让我受到鞭策和鼓励。人生不能纠结在过去里,要在自己拥有的平凡生活中感受幸福,感知美好。

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是最近两三年来最让我感动的一本书,我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了它。这是一个关于灵魂摆渡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宿命和爱情的故事,也是一本震颤灵魂的心灵治愈小说。正如董卿所言,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关于音乐,我是后来慢慢喜欢的,特别是古典音乐、纯音乐、原创音乐,还有一些好听的流行音乐,其实不是很懂音乐,但是有些旋律无意间就会打动我。喜欢音乐是从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开始的,《秋日的思语》、《星空》、《献给爱丽丝》都是我喜爱并钟情的,后来因为一个朋友推荐,开始喜欢纯音乐,像班得瑞的《初雪》、《迷雾森林》、《清晨》、《古诗》,李志辉的《水墨兰亭》、《禅茶人生》、《紫禁花园》,还有小提琴协奏《梁祝》,古筝《春江花月夜》,女子十二乐坊的《赛马》、《神秘园之歌》等等。闲暇之余,沏一杯清茶,放一首曲子,微闭双目,眼前展现的是一种悠远与广阔、温暖与娴静,有种荡涤灵魂的快感。让我明白音乐不仅仅是大街上循环播放的、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它还是各种乐器合奏或者独奏出来的美妙旋律,跟文学作品一样,都是有灵魂的艺术。

因为儿子的缘故,后来也喜欢吉他弹唱的民谣,喜欢上了许巍、李志、水木年华、赵雷、朴树、冯佳界等一些民谣歌手,喜欢那种质朴、诗意、隐喻性强又有较为直白的歌词,不用刻意雕琢便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虽然自己没有天赋,但还是有一定的乐感的,比如《蓝莲花》、《一生有你》、《成都》、《白桦林》、《牧马人》,会反复听,甚至每一首都会哼唱几句。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听一首歌或者一首曲子听到泪流满面的,我会,比如赵聪的《琵琶语》、海莉·薇思特拉的《Scarborough Fair》、虽然不是很明白音乐表达的内容,但是乐曲的旋律一样会触动我内心里某一根柔软的神经,让我禁不住泪目。再比如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韩红的《天亮了》、《远方的孩子》,马良的《往后余生》,鹿先森乐队的《春风十里》,这些词与曲完美结合、直击心灵深处的音乐作品,像一杯杯陈年佳酿,历久弥香。还有那些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首乐曲,都能拨动人们柔软的心弦。

这些年一个人在这个小镇,从陌生到熟悉,我学会了与自己为伴,文字与音乐也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精神食粮,我所有的愉悦都来自于它们,苦了,累了,愉快了,难过了,就带上耳机,把自己与尘世隔离,在哪些或是温婉悦耳、或是哀伤凄美、或是轻灵飘逸、或是慷慨激越的旋律中沉醉。

在文字与音乐的海洋里,我也许还只是那个站在海边极目远眺的人,心底的那份喜欢却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有人说,书籍的意义在于,为你打开了一个世界,我想说,音乐也是,它为你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虽然这一生平凡普通,却不缺少乐趣,读喜欢的书,听喜欢的音乐,做喜欢的运动,偶尔写一些生活中感悟到的点滴,这就是我的快乐,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比什么都重要。等有一天老了,这些就是我最好的陪伴,有一间摆满书的屋子,一台电脑,足矣。很多时候,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其实它们仍然潜在的,在你的意识中、气质里、谈吐上,也显露在你的生活里和文字里。我知道,还有很多好的值得看的书我还没有看到,还有很多好的值得听的音乐我还没有听到,我还有时间,还有热情,还有信心,我依然会坚持做这样的自己,毕竟一辈子有一件喜欢做的事还是不错的,至少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这一生清贫的日子里,唯有文字与音乐是不可辜负的。徜徉在文字与音乐中,感受生命的热烈、生存的意义。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