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卫

“【战疫长安•抗疫有我】疫情下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神外二科

发布时间:2022-01-12 来源:凤凰传媒网 点击数:697027


 疫情当下,白衣逆行。除了冲在核酸采样点及隔离病房等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许多据守后方的医护,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守岗位,满负荷工作,手术、查房、护理……让患者都能够病有所医,默默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天刚微微亮,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金林、护士长于延玲早已着装整齐,进入重症监护室查看患者,了解夜间的工作。相比疫情之前,神外二科的患者人数不减反增,同时按照医院整体工作部署,科室的部分工作人员加入院内、院外核酸采集队伍以及支援定点隔离医院,而患者家属由于小区封控、管控等原因不能外出,监护室患者所有的生活照料也便都落到医务人员肩上。


 虽然人力骤减,工作负荷也更重,但大家毫无怨言,将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专属“小管家”杨玉洁正在为慈祥的费爷爷整理生活必备品,“爷爷,您早餐想吃点什么?我帮您准备。” “爷爷,中午您想吃面条还是米饭?我让餐厅给您送。”这是贾爷爷的“小管家”杨洋的声音。

 除了照料患者的一日三餐,还有——“叔叔,我一会儿去医院,阿姨需要什么物品?我帮您买了给阿姨送上去。”缑杨杨在询问监3床杨阿姨的家属,帮杨阿姨购买所需的中单等用物……

 

 这是护士长针对当前因疫情患者家属被居住小区管控所限的情况,提出的对监护室患者实行的“一对一”服务。除了做好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更要做好生活照料,并在工作之余,多陪患者聊聊天,以缓解其思念亲人的焦虑心情,同时也解除了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而在因疫情防控需要出行条件受限的情况下,逆行的天使们上下班的路途也充满了诸多不便与风险。郑晓晶是一位哺乳期妈妈,宝宝正是最离不开妈妈陪伴的时期,但另一边,患者也同样十分需要她的照顾,为此,她不得不每天家里医院两头奔波,尽力维持着家庭与工作的平衡。这一天,郑晓晶上班比以往提前半小时出发,但等了40分钟,却怎么也看不见她熟悉的198路公交车,她又不会骑单车,便索性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医院。正处于孕期的任彩丽是骑着单车来上班的,令同事们不由得都为她提心吊胆。没有公交,李妮娟便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路况不熟悉的她,边骑行边找路,一不小心骑进火车道里被卡住出不来,不得已求助路人才化险为夷。

 由于部分小区的封控管理,为了不影响工作,杨寒莉、申娜成了第一批留宿科室的人员。可她们也都有自己的孩子需要陪伴,“妈妈你去哪儿了?你几天都没回家,我好想你……”申娜4岁的女儿带着哭腔在电话里问。“妈妈去打怪兽病毒了,打败怪兽病毒,妈妈就回家陪宝贝。”“我乖乖听爷爷的话,你打败病毒赶紧回来陪我。”现实让一个4岁幼童变得坚强懂事,也让舍小家为大家的妈妈更为可敬。

 科里的年轻医生王茂林原本计划10月份结婚,因为疫情将婚礼推迟到了12月26日,但是突然升级的疫情防控让婚期不得不再次延迟。女友告诉他,现在正是需要你们的时候,先把工作干好,婚礼的事以后再说。

新入职不久的医生杨永锋,看到因疫情有些小区封控管理,导致有医生无法前来上班,科室医生不足但患者数量不减,便主动提出留驻科室,吃住都在科室,往往通宵不睡,第二天仍早早查看患者,并进行腰椎穿刺术、换药、清创、包扎伤口、与患者家属电话沟通病情,配合手术等,常常在全部做完腰穿等治疗后,就已经接近晚上11点,肚子响起来才想起自己没有吃晚

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不便,神外二科的医护团队始终将责任放在心头,以加倍的热情与努力去投入到工作中。

 1月5日晚8点,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在家突发意识不清,120送至我院急诊科后,查颅脑CT示:右额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患者核酸结果未出的情况下,医院启动绿色通道,收住神外二科隔离过渡病房。半小时后患者送入手术室,术中发现患者颅内存在巨大动脉瘤,在原有手术基础上行显微镜下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6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护们救治患者的紧张心绪还未平复,又一位高龄患者以“突发意识不清伴呕吐4小时”入院,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总量约92ml。再次迅速投入救治,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经过治疗,两位患者病情均趋于稳定。

 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坚守与奉献中,科室的工作得以顺利运行,患者的治疗护理得到充分保障。自疫情以来,神外二科做到了应收尽收,自西安市按下暂停键,科室仍收治危重脑出血患者24人,并完成手术6台。

 即便疫情当前,医疗护理工作依然井然有序。神外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每一位医护工作者也都是医院的重要力量,在此艰难时期,所有人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为西安战胜疫情奉献一点一滴的光与热。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