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法

环境执法需要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7-06-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7751

环境执法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肩负着对环境污染案件的调查处理重任,需要经常直接和企业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当事人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等方面参差不齐,执法者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执法效率,而且也能实现和谐执法。

但目前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由于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言语不规范、不文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者的形象。执法者与当事人沟通不畅,最终会影响环保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环境执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急需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方面做起。

一是练好环保内功,讲“内行话”。环境执法人员要勤练环保内功,精读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把最新的政策文件内容弄懂弄透,从对执法的流程性向技巧性和艺术性方向提升。只有增强自己的内功能力,才能在言语方面得到改善。在和企业当事人沟通时,要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从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污染源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危险废物的现场管理情况等方面和当事人讲清楚情况,说明白问题。切勿简单指责企业存在环境污染、违法偷排或者污染物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要准确地运用法律法规条款做出有理有据的解释,让企业违法行为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

二是言语简洁明了,讲“真实话”。环境执法人员在与企业当事人说明情况时,言语要做到简洁、精炼。同时,要合乎逻辑,尽量把繁多复杂的事情言简意赅表述出来。当然,言语的简洁明了不能以歪曲事实内容为代价,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监测的数据结果,实事求是地表述,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杜绝在执法时徇私舞弊、随意执法、力求速度,夸大或者减小违法排污事实。应依据法律规范的条文,做出准确性和法律性的解释,让当事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楚事件的原因、处理的理由和结果。

三是热情周到,讲“文明话”。执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让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对于缺少环境意识的群体,在执法时,要把环境教育贯穿其中。教育不是用俗话、脏话等不文明用语去批评当事人,而是用幽默、文明、有理的话语代替冷话、横话、脏话,耐心使用文明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把最新的环保法律法规等内容向他们进行解读和宣传,增强企业和民众的环境意识、责任和合法生产的观念。

四是换位思考,讲“贴心话”。在执法时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言语表达时要注意当事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讲话要以情动人,缓解对方激动情绪,避免产生对立的心理。执法工作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问题,和当事人进行沟通。要站在企业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将心比心,从当事人的角度耐心完整地分析事件的具体情况,准确无误地解读法律法规条文。做他们期待的事情,讲他们听得进的话,让当事人能够从执法者的角度去面对和思考问题,从而了解法律法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达到让他们支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环境执法人员只有学会语言艺术,才能与企业的当事人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为更好地开展环保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20 凤凰传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3058号-1